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孩子遭體罰 暴力傾向大增

更新日期:2010/05/09 03:31 中國時報【潘勛/綜合報導】

美國一項新公布的研究指出,父母以打屁股來管教幼童,短期內可能叫孩子不敢再犯錯,但長期下來,孩子的暴力傾向會大為增加。原因可能在於體罰會樹立壞榜樣,讓孩子認為:打人可以解決自己的困擾。

《時代》雜誌報導,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學者研究將近二千五百名幼童後發現,三歲時愈常被打屁股的孩子,到五歲時愈可能出現攻擊他人的傾向。這項研究發表在《兒科醫學》期刊。

該研究係由社區衛生科學教授凱薩琳.泰勒(Catherine Taylor)帶領進行。研究中率先控制許多會影響母親身心的變數,如憂鬱症、喝酒嗑藥、配偶暴力、懷孕時是否考慮墮胎等。在控制這些變數之後,學者們發現,打屁股依然是強而有力的預測指標,可預知小孩未來的暴力傾向。

泰勒表示,一個五歲大的孩子,若是在研究開始前那個月被打屁股超過兩次,那麼暴力傾向會增加五○%。泰勒團隊把孩子們天生的不同程度攻擊習性加計進來後,發現挨打會增加暴力傾向的因果關聯依然存在。

這項研究含括美國廿個城市。受訪的母親當中,四五.六%表示,受訪前一個月沒打自己三歲小孩的屁股;二七.九%表示打一到兩次;二六.五%表示打兩次以上。至於五歲大兒童,曾挨打與沒挨打的相比,較會反抗、要求立刻滿足自己的需求、容易感到挫折、突然發脾氣、對他人或動物做肢體攻擊。

專家推測,這種現象很可能是因為體罰會把不良行為套連起來。體罰灌輸的是畏懼而非懂事。即使小孩挨打時不再亂發脾氣,那並不意味他們瞭解自己不該那麼做。打屁股也會立下壞榜樣,讓孩子以為,攻擊行為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體罰愈常使用,效力會愈弱,建議小孩犯錯時,父母最好採取「禁足」處罰,暫停與外界互動一段時間,讓孩子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犯錯行為,以及明白背後的動機。

遇見了世上最好的愛 劉繼榮

  大學時的好友假期出遊,順路來看我,就在家中住了幾天。正遇上老公出差,孩子感冒,我忙得不可開交。幾天下來,她感慨道:『看見你這樣忙忙碌碌、身不由己,我是絕不敢要孩子了。』   
我一愣:『你都看見什麼了?』她同情地說:『看見你一日三餐洗煮燒煎,比保姆還辛苦;看見你櫛風沐雨,又接送孩子上學,又忙工作,幾乎變成機器人;看見你凌晨兩點還不能安歇,要給孩子餵藥餵水,像個苦役犯;還看見你的皺紋與眼袋,看見你無窮無盡的付出。』   
她嘆息:『女人最好的年華就這樣交付掉了,人生還有什麼樂趣。你看我,工作時無憂無慮,出遊時無牽無掛,多好。』我笑了,對她說:『你什麼都看見了,可唯獨沒有看見我的快樂和幸福。』   
她瞪大眼睛,驚訝地看著我,半開玩笑地說:『你不是在自欺欺人吧?』   
我告訴她,兒子剛上幼稚園,第一次吃雞翅時,才兩歲半的他,將雞翅藏在白襯衣的袖子裡,晚上帶回來要與我分吃。我至今記得,他津津有味地吸吮那半截雞骨頭的饞相。每每想起他衣袖上留下的那片鵝黃片油漬,我心裡就會有一片淡淡的溫暖。朋友若有所思,臉上不再是戲謔的表情。   
我告訴她,走在路上,兒子像個小小男子漢,懂得讓我走在他的右邊。他說:『媽媽是近視眼,我是千里眼,我來保護你!』過馬路的時候,他會衝著車流大喊:『你們通通快讓開,我媽媽要過馬路了!』彷彿我是至尊至貴的女王,所有人都懂得謙恭禮讓。母親,就是孩子心靈國度裡最值得敬愛的女王。朋友爽朗地笑起來,她說:『好羨慕你,女王陛下。』   
我告訴她,去年五月的一個中午,兒子很晚還沒回來。在外環路上,我找到了他。這一路,槐花開得純白如雪,幽香撲鼻,兒子正專心致志地往樹幹上寫字,一棵一棵地。他對我說:『今天是母親節,我沒能買到康乃馨,就來到了這裡。』花開得那麼好,卻有人採摘,兒子就用水彩筆寫下了這些稚拙的留言:『這是我送給媽媽的花,請讓它好好地開,不要摘。』望著這一路盛開的槐花,我知道,這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牽著孩子的手,我感覺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聽到這裡,朋友的眼神變得柔和起來。   
我告訴她,就在前天,我和兒子一起去醫院驗血。當醫生宣佈兒子和我是相同血型的時候,他一下子歡呼起來:『太好了,如果以後媽媽傷病需要輸血,就可以抽我的了!』旁邊驗血的人,還有醫生,都感動地說:『有個這樣的孩子,真好。』我平靜地陳述完這些片段,朋友的眼睛卻在剎那間濕潤了。   
我對朋友說:『你沒有看到,我在辛苦的同時享受到多少甜蜜,你也無法感受,我生命中最深的溫暖。但請你一定相信,遇見了孩子,就是遇見了世上最好的愛。』朋友鄭重地點了點頭,露出了贊同的微笑。
預祝 全天下辛苦付出的媽媽們 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