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精華!十種讓孩子壞在起跑點的方法

精華!十種讓孩子壞在起跑點的方法~

張貼者: 阿梅 on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於 上午8:23

雖然教高中沒有很多年,但是也看了不少小孩,有乖巧懂事自制的,也有聰明懶散爛泥般的。
在此向各位家長獻上我的歸納,讓您們能一看就上手,小孩必定壞在起跑點,絕對錯不了。

首先,給小孩最好的、最新的、無窮無盡的物質,衣服鞋子文具手機電腦等等等,或者給他一張信用卡,是最有效的方法,您們一定要試試。
這樣一來,小孩就會認為他所得到的都是理所當然的,沒給他的就是別人的錯,而且是嚴重的錯!
您就必然會聽到「為什麼不給我錢買最新的手機?我恨死你了」
好犀利啊~

如果沒有這麼多預算執行前項方法,別擔心,還有很多替代方案,

第二,記得要讓小孩從小吃外食,最好是漢堡薯條冰淇淋炸雞排等,一定要養成小孩喝珍珠奶茶等飲料的習慣。
這樣一來,小孩不僅可以又胖又呆,而且將來也不可能有健康的身體,保證會有心血管疾病及關節病變。
如果可以讓小孩青春期前就習慣喝咖啡可樂就更好啦,可以從小培養成癮性,同時培養骨質疏鬆的體質。
如果您不相信外食的效果,也可以自己在家煮,記得一定要追求最划算的食材,煮出大量的食物,這樣一來食材中的農藥抗生素硝酸鹽動物激素可以確實的累積在小孩體內,確保將來得到癌症或肝腎疾病,以領取健康保險給付,而且可以大量耗用健保資源,把繳出的保費賺回來,一兼二顧,摸蛤仔兼洗內褲。


接下來的方法就更是低成本,甚至還可以增加您的收入。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第三,記得一定要用你做不到的事情作為恐嚇的內容。例如「再哭我就打死你」。
或是一定要自打嘴巴,不要執行自己立下的罰則。例如「下次作業再沒寫就沒有零用錢」,但是一定要忘記這件事,照常發給零用錢。
這一招是用來培養小孩不甩你,叫他往東他必定往西的絕佳方法,超有效,您一定要試試看。

另外一個有加成效果的招數,在此不藏私的告訴您。

第四,當小孩不願作份內的事情,如洗臉刷牙收拾房間寫功課念書的時候,一定要用實質的獎品來鼓勵他,避免他自動自發的做好一件事情。
像是「如果你把房間收好,我們就去買玩具」
最好的方法就是考第一名給一千塊之類的,這樣一來,只要您不給錢不買禮物,他就什麼也不會去做,也不會為自己負責,您就可以為他的一生操心,多好。
喔對了,從很小時一定要養成用買玩具來讓小孩不哭的習慣,這樣的話,小孩想要什麼時,只要一哭您就會知道,這樣的溝通管道多順暢多有效。


第五,要把小孩的爛攤子收乾淨,並且告訴小孩那都是別人的錯,因為你的小孩絕對是最棒的、最乖的,都是同學老師學校不對,這樣小孩會覺得你很愛他。
例如小孩違反校規必須記過時,一定要去學校辱罵翻桌,如果小孩在場則效果尤佳,您的公子千金會覺得你好威。
例如小孩不交作業以致被當掉時,一定要找任課老師理論,罵老師無能不懂教育直到老師低頭放水為止,同樣的,小孩在場時的效果加倍,這樣他下次可以自己罵老師,不用勞您大駕。

又例如小孩忘記帶上課用品/寫作業時,無論再怎麼忙一定要幫小孩送去/幫小孩做好作業,以免小孩被處罰,而且千萬不能責怪小孩沒有自己準備好/寫好,畢竟他是孩子嘛。如果材料或作業的準備有點麻煩,千萬不要責備小孩怎麼沒有早點說,一定要怪老師出什麼爛作業故意找麻煩之類的。

第六,要用放風箏的方法尊重小孩,他要多晚睡就多晚睡,睡不夠可以去學校繼續補眠。
除了可以減少小孩睡眠時間,避免將白天學到的知識形成記憶,也可以確保小孩白天上課時可以好好休息。
小孩因為覺得累不想念書也要尊重他,因為生命總會找到出口。這樣將來他就會因為辛苦不想工作而永遠留在您身邊了。人嘛,輕鬆一點嘛。

第七,多花些時間工作賺錢,不要花太多時間陪小孩,只要用買東西來安慰他就好了。
雖然小孩並不會因為您送禮物就覺得您愛他,但是拿人手短,相信他不會有太多意見。反正您不陪小孩,他也一樣會長大。
如果很難做到,可以多生幾個小孩,一定就能達成了。既可以增產報國又可以確保小孩壞掉,又是一石二鳥的超聰明辦法。


第八、幫小孩除掉一切障礙,避免小孩遭受挫折,這樣就可以順利地形成快樂的人格。
預先跟學校各科老師打招呼,年節送禮問候不可少,幫小孩安排好一切細節與將來出路。
如果某一科的表現不佳,就讓小孩以後不要再學這科了,千萬不要要求小孩再多努力,畢竟每個人的專長不同,讓小孩去做他天生就喜歡的事情就好,例如跳舞、看漫畫、玩魔方,也是可以出頭天的,不是嗎。


第九、當小孩的麻吉,凡事都跟他商量,凡是要讓步,不可責罵,才不會搞壞親子關係。
畢竟連聖經以弗所書第六章第四節都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註1)他要買東西就給他錢,他要聽演唱會就去幫他排隊買票。他蹺課要幫他掩護,這樣小孩會很愛你,長大也不會盲目服從權威。當你希望他不要跟通緝犯結婚、不要吸毒、不要飆車時,小孩就瞭解只要他堅持,你就會尊重讓步。將來就職也能時時挑戰上司,捍衛自己的尊嚴。


第十、帶領您的小孩一同鑽漏洞,一起佔便宜,只為自己打算。例如若規定要帶安全帽,一定要想辦法找出不用真正戴好又不會被罰的方法,這樣將來萬一他出車禍,絕對可以頭顱破裂,光是理賠給您的就賺翻啦。一定要告訴小孩,警察在的時候要尊重警察及法規,警察不在時要尊重自己,這樣沒有警察及照相錄影取締時,小孩才不會傻傻的不闖紅燈也不違規左右轉,萬一其他時相有車子要穿越,才不會漏撞您的公子千金啊啊啊。
不拿白不拿的一定要拿,不拿的是傻子。這樣將來您客氣問他要不要幫忙出錢買房子,他一定不會辜負您的希望,讓您全額付清。
相信這樣從小培養鑽漏洞及佔便宜的能力,就不用擔心將來他會忘記鑽漏洞,必定想各種方法會把您吃乾抹淨又不用供養您。





要秉持一個信念,學校老師要對您的公子千金負全責,畢竟學校教育是教育的全部,家長是完全無須負責的。當老師給您建議時,一定要反駁回去,因為您的小孩您最瞭解,您的品管這麼好,不可能生出說謊打人偷東西的小孩,一定是同學說謊誣賴,再不然就是壞朋友帶壞的,而教出這樣的同學是學校要負最大責任。您的寶貝不論變成什麼樣,都是學校的緣故。品德教育是學校該推行的項目,所以您的小孩若是有佔用博愛座、拾金很昧、援交以購買名牌包、各種霸凌、在公共場所寬衣脫褲、吐痰抹鼻屎、垃圾塞在別人機車上......等等等,您只要用十字真言就可以劃清責任了,那就是


「我們的學校教育怎麼了!!!」


剛好十個字,報告完畢。




註1:聖經以弗所書第六章第四節原文「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我在上面寫的是誤用,不是聖經的原本意思。


註2:有心理學家把家長分為「專制」、「放任」、「權威加民主」及「忽略」,我所碰到的很多家長是自以為權威加民主,其實是「民主但無權威」最後只好「放任」,說穿了就是「無知」,權威不同於威權專制,在這裡權威是指的就是小孩反射性的信任你所說的,在教養中是必要的角色,不論是老師或是家長或是偶像或是同學。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為人父母真的要警惕呀/ 洪蘭

最近報導,有個留美碩士回國找工作時嫌東嫌西,一直以為自己條件好,工作會自動送上門。四年了,一直沒有找到工作,跟他同時回國交往九年的女朋友最近卻升到了副總經理,要跟他分手,於是他開車撞她,而且兩度掉頭再撞,一定要置她於死地。


這個案子最令人吃驚的是,兇手竟然把過錯怪到養育他的父母身上,認為是父母沒做好榜樣,提供優渥的生活使他失去奮鬥的意志。警察逮捕他時,從他車上搜出一封信,上面寫著:「我最大問題是一直沒有辦法自立,32歲連自己都沒有辦法養活,這個家比人家差,你們做父母的責任很大,我們都還在讀書,你們就不努力工作了,子女有樣學樣,變得懶散、不積極,你們根本不應該買房子給我與弟弟,讓我們太早就不學會努力工作、、、」先不說碩士生 寫出來的文詞不通,孩子把自己好吃懶做的責任怪到?
鬙擬Y上時,?讓我們做父母的大吃一驚,心生警惕,要馬上檢討自己是否有豎立壞的榜樣。◎幼兒養成好習慣最重要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孩子最早從父母身上學到基本的待人接物方式,所以父母的確必須以身作則,孩子才會教養得好;但是除了以身作則之外,還要立下教養的規矩並且徹底執行才行。因為人都是好逸惡勞,好習慣不從小養成,長大了不容易,而壞習慣更是養成了很難改。從動物實驗中得知,一個習慣即使是戒掉了,還會三不五時再出現,只是強度沒有以前厲害,這叫「自然回復」,所以幼兒教育最重要在良好習慣的養成,而不是送去上什麼才藝班。◎說話算話管教有威信一個孩子要養成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有大人在旁,當好行為出現時,獎勵他,壞 行為出現時,糾正他。管教孩子是越小的時候越容易,只要建立好規矩,
以後不用操心,就像一棵樹,一開始長直了,以後便往上長成良林,一開始長歪了,以後不易扳正。小孩子可以用口頭斥責,偶爾講不聽時可以適度用手打他兩下屁股,教養孩子不能完全依書本,因為每個孩子不同,最基本的原則是令出必行,不要給孩子討價還價的空間;也就是商鞅變法時的第一! 個法則「民無信不立」。治國如此,帶小孩也是一樣,父母親說話算數,以後管教起來才有威信。◎好家教擅用Time out技巧孩子吵鬧講不聽時可以「Timeout」暫停所有活動,把他抱到房間關上房門;在外面餐廳用餐,便抱到車上,放在兒童椅中,把門關上,然後數數。每增加一歲,暫停活動的時間加一分鐘,所以如果是五歲的孩子暫停時間可以五分鐘,然後再打開門,跟他說理。◎孩子需學會尊敬父母最近我連續看到好幾次小孩跟父母講話用頂撞、
不禮貌的態度,而父母都表現得無可奈何,有時還會
自嘲:「說還好啦,我的女兒至少還跟我說話,某某的女兒除了要錢,不然不跟父母說話。」我很驚訝,也很憂心,如果還未成年,尚受父母撫育時,講話口氣就如此不尊敬,以後長大,還會將父母放在眼裡嗎?◎父母扮演好監督保護責任目前有個很錯誤的觀念,以為跟孩子做朋友才是好父母,其實朋友是平輩,可以沒大沒小,父母是長 輩,不可以如此放肆。最近美國有位家庭醫生Leonard Sax寫了一本書《Why GenderMatters》,他說透過學校送到診所來做過動兒評估的兒童,竟然大部分不是先天性血清張素不足所造成的過動。他呼籲父母要認清自己是監督保護的角色,是孩子的監護人,不是他的! 朋友。最近研究也發現,不論父母用什麼管教方式,只要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這個孩子的行為都會發展良好,人格也會正常成長。在這個價值混亂的時代
,父母的確要拿出榜樣、以身作則,花時間在孩子身上,把他教養好,不要栽培他念到了碩士卻一事無成,反過頭來埋怨父母害了他。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親情計算題

我們還能陪爸媽多久!?

從“1+1= 2”開始,我們一生都在做著無數的算術題。上學時,算術題是必須完成的作業和考試﹔工作后,開始算計收入,算計開銷﹔結婚生子后,算計存多少錢可以買一間套房,或是養一個孩子。可是你有沒有算過,自己還能陪父母多久?那麼,不妨來做做這道最近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的“親情計算題”——假設你和父母分隔兩地,每年你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除掉應酬朋友、睡覺,你有多少時間真正和爸媽在一起?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就算爸媽能活到85歲,這輩子你到底還能和爸媽相處多久?

一算只能再陪老媽25天

  這篇引起網友共鳴的帖子,最早出自於山西晚報的網上聊吧裡。自從一位網友將這張“親情賬單”晒在網上後,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不少人恍然意識到,未來見父母的次數竟然少得只能以“次”來計。

  網友“陌路花開”的回復讓人心生酸楚:“這輩子,我也許只能和媽媽相處25天了。畢業之後留在重慶上班,一年也就春節回家一次,真正在家的時間不超過5天。5天裡,大概還有3天出門應酬、聚會。剩下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和上街購物,真正能陪媽媽的時間大概隻有20小時。我媽媽今年55歲了,如果上天眷顧她能活到85歲,在她最孤獨的那30年裡,我能在她身邊的時間不超過600小時,也就是25天,還不到一個月!”她說:“算出結果後,我哭了,覺得很愧疚,對不起媽媽,我好想馬上見媽媽一面。”

  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范沈明也做了這道題。“畢業後 我一直住在家,父母白天要上班,所以真正相處的就只有晚飯那1小時的時間。我每週大約有3天在家吃晚飯,也就是說,我每週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只有3小時,一年就是156小時。媽媽50歲,假如她能活到85歲,我能陪他的時間是5460小時,相當於227.5天,也就是7個多月。這還不包括我以後結婚和他們分開住的情況。”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湯永隆也做了這道題:“我媽媽今年70歲,住在台灣,我每年會休假1個月。假設她活到85歲,我回家每天都能陪她8小時,那麼我還能陪她3600小時,也就是150天。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沒有疾病、意外,沒有額外的應酬,實際時間肯定還會縮水。”

 兒女是父母的全部,而父母在兒女心目中又佔幾分?很多算過這道親情計算題的人,都忍不住掉了眼淚,懺悔於自己對父母的這份情感疏忽。現代生活讓他們忙壞了,佔走了大量盡孝的時間,父母反倒成了被忽視的一角﹔有人甚至在父母去世時都不在身邊,只能一生追悔沒有見成最後一面。

現代人出現孝道缺位

  每個人都會漸漸長大,漸漸離開父母的視線。學校、社會、朋友、戀人、異鄉、漂泊……都在一點點拉開我們與父母的距離,而一年中留給父母的時間卻是縮了又縮。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心理學副教授岳曉東說,對很多人來說,盡孝永遠是“未來時”和“未完成時”。如果明晚不用加班,我就給爸媽打個電話﹔如果周末沒有飯局,我就回家看看﹔如果我有時間了,我要帶父母出去玩﹔如果我有錢了,我要買套大房子把他們接到身邊……

  “很多人會為這樣一道親情計算題動容,就是因為他們雖心存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但往往想得多、說得多,卻做得少。”岳曉東解釋道。湯永隆也表示,還有一個可能,在計算的過程中,人們看到的不光是數字,而是曾經和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兒時天天依偎在父母身旁,到現在分隔兩地見面次數少之又少。“這樣的一個計算,會啟動我們與父母直接的感應裝置,讓很多人重新審視自己的作為。”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張侃說。

  之所以會出現“孝道”的缺位,一是源於父母本身對子女的教育。岳曉東表示,許多中國父母過於以孩子為中心,以至於父母永遠記得孩子的生日,但很多人從來沒給父母過過生日。這種教育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也會以自己為中心,而很少念及父母的感受。二是很多人都覺得“來日方長”。對誰說忙,都不如對父母說的理直氣壯,以至於陪伴父母的計劃總會一推再推。殊不知,父母會在我們的忽視中快速老去。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那原本有限的親情數據,在我們的帳本上不停遞減,有朝一日總會歸零。

一個電話、一次慶生、一個紅包,隨時隨地傳遞牽掛

  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曾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岳曉東認為,很多人自己當了父母後才會明白,父母對於子女的要求其實很少,無非是時常聯絡、報個平安、噓寒問暖。而對於不能守在父母身邊的人,我們也請多位專家給出了“盡孝之道”。

  1.規劃好自己的生活。
湯永隆說:“子女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早些成家,和周圍人關系和諧過得開心,就是解決了父母最大的後顧之憂。”一定不要過度依賴父母,把他們當成生活上的“提款機”和情感上的“垃圾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也認為,要讓父母覺得,我的孩子是最靠得住的,這就是最大的孝順。“對於我的一對兒女,我不要求他們天天在身邊守著,但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他們一定要能挺身而出。”

  2.勤“請安”。
古代的大家庭中,都有請安的制度。現在,如果我們和父母在一個城市,請安可以是每周看望一次,或帶著父母出去玩﹔如果分隔兩地,可以定好每周打1—2個電話,這個電話要由子女主動打。這種制度應該嚴格執行,不能用忙、累、沒空當理由。既然能把陪父母的時間拿來工作、娛樂,應酬,為什麼就不能從這些時間中擠出點時間陪父母呢?

  3.多說“廢話”。
在和父母交流時,多說些“噓寒問暖”的廢話,甚至多聽父母的嘮叨。比如問問父母三餐吃了什麼,去哪兒玩了,這些家長裡短的話題,才最能顯出親人間的親近。湯永隆回憶道:“我在日本上學時,有一次從電話裡聽出媽媽有些不對勁,再三追問,才知道她剛動完手術。”很多父母怕孩子擔心,有困難、生了病會瞞著不說,做子女的一定要用心。

  4.給父母慶生。
雖然很多老人嘴上說“不願意過生日”,但子女不能不當回事。平時的生日可以親自下廚給父母做頓飯﹔五十、六十、七十這樣的大壽一定要隆重過,兒女盡量全回到父母身邊。祝壽不僅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讓父母自豪的一種方式。

  5.過年給父母發紅包。
孩子給錢父母總會推辭,不管他們是真的不需要還是嘴上說說,每到過年,建議有收入的子女都給父母發個紅包,老人給孫子輩的壓歲錢也可以從這裡面出。

  6.讓父母享受“隔代親”。
父母對於孫子和外孫輩,是永遠看不夠的。自己成家有了孩子後,一定多帶著孩子去看父母,每次打電話時,也要鼓勵孩子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多說話,這就是讓父母最高興的事情。

 此文讀來頗有感受,希望天下的兒女們能隨時溫暖父母的心。